中小五金企业形势岌岌可危 警惕“三高”
发布时间:2022-03-16 17:06:26来源:乾润钢球
探究中小企业陷入困境的原因时,笔者发现,原因很多,个个都严重到足以致命,但似乎又很难断定到底什么才是压倒他们的“最后一根稻草”。
随着连续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,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致力于平抑物价,但客观上也将中小企业推到了前所未有的融资难题面前。
在浙江天银合金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立文看来,融资难题逐渐严峻:生产经营所需的原材料银子,早已由按吨购买降至单次购入200斤至300斤,“仓库时常见底,往往是今天用完,明天再买”。
而浙闽一带极为普遍的企业“互保”(互相担保)融资方式也受到冲击,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让企业主在危机之中不得不小心翼翼。“谁也不敢轻易把自己的公司系在别人的裤腰带上。”浙江捷仕泰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锡旭说。这名在国内多地办厂的企业家,今年以来只与一家亲戚开办的公司开展了“互保”。
春季以来持续紧张的供电形势无疑给中小企业上了另一道“紧箍咒”。在江浙一带,“开三停一”“开二停四”的企业限电方案随着盛夏来临或将蔓延。温州乐清市多个行业协会的负责人认为,供电的不稳定性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,三倍于电价的自主发电成本再度摊薄了利润,对于一些能源依赖型企业无异于釜底抽薪。
在国内最大的纺织品集散地浙江绍兴,德龙·莎美特针纺织有限公司刚刚因为上游印染厂被限制用电,导致订单出货延期十几天。保证金加上汇率波动后的回款缩水,一张外贸订单就让公司损失了上万元人民币。“现在对长单、大单都是慎之又慎。”公司副总经理许晓秋说。
而年初以来出现的新一轮“用工荒”看上去并未出现转机。笔者从浙江省内的多家劳动力市场了解到,基于工人的心理预期与企业可承受工价难以对接等因素,不少地区甚至出现招工难与工人闲置并存的局面。
“用工成本涨了25%,但能容纳350人的生产线仍然只招到150人,年初至今一直处于半开工状态。”浙江康尔乐电子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柯志武说。
在一些企业主看来,这次的危机甚至“比2008年更加艰难”。
“2008年是订单一夜间消失,死了也干脆。现在订单倒有,但原材料、劳动力、汇率、资金等多座大山一起压来,一下子死不了,活着又看不到希望,这种‘温水煮青蛙’似的煎熬,让很多中小企业痛苦不堪。”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