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西轴承:量的积累助推轴承产业质的飞跃
发布时间:2022-03-16 16:59:11来源:乾润钢球
一个县城,拥有一支万余人的经销队伍;本县一种特色产品,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各大中小城市的3600余家经销门店。
30年前临西县与轴承结下了不解之缘,如今轴承的上下游产业链在临西形成规模,轴承产业已支撑起县财政收入的“半壁江山”。
“河北省最大的轴承加工生产基地”、“华北最大的轴承商贸集散地”、“全国最大的碳钢轴承生产出口基地”等称号和荣誉接踵而来,给临西带上诸多光环。
看到成绩的同时,一句“中低速轴承产品出口量占全国90%以上”的话,也提出了临西轴承有量更要有质的发展症结。
面临新的转折
上世纪80年代末,临西轴承专业户、专业村遍布临西中东部,“村村点火,家家冒烟”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。但是,由于产业定位不明确,什么赚钱搞什么,而装备还停留在翻新、修复阶段。因众多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,临西轴承面临被取缔的危险。
为渡过危机,上世纪90年代初,县委、县政府将轴承生产定位在以生产低速碳钢轴承为主,以占领生活、农业、渔业等低端市场为主,退出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工业通用轴承领域。这一定位,让临西轴承基本摘掉假冒伪劣帽子,渡过了被取缔的危机。
随后,临西轴承进入星火燎原的产业膨胀期,逐步形成了老官寨、河西、大刘等7个轴承加工销售专业乡镇,部分经销户开始走出县门,到各大中城市设立经销门店,呈现出“千家万户搞加工,千军万马闯市场”的可喜局面。临西成为我省最大的轴承加工生产基地、华北最大的轴承商贸集散地,中低速轴承产品出口量占全国90%以上,实现了量的扩张。
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。随着产业发展,以低端为主的轴承产业市场优势、利润空间消失殆尽,一些低端产品加工企业相继被淘汰出局。
“在这种情况下,产业发展没有退路,唯有在中高端市场打拼出一片新天地,才是临西轴承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。直接进入——站稳脚跟——扩大规模——不失时机地向高端市场渗透,是临西轴承一个时期的发展脉络。” 临西县委书记尹全峰说。
迈向产品中高端
临西县轴承企业188家。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,企业数量减少了一半,但单个企业规模平均比过去增大了两倍多,有的甚至增加了十几倍。资产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近10家。资产在500万元以上的有近40家,还有近百家企业资产在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之间。
全县有20至30家规模企业的装备、设备以及采用的技术工艺,已经达到了全国中型企业水平,与大中型企业配套已经打开了通道。河北鑫泰轴承锻造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哈(哈尔滨)、瓦(瓦房店)、洛(洛阳)等国内知名企业集团的A级供应商,锻件质量全国民营锻造行业第一。工业用成品轴承,多数规模企业已经达到标准质量要求。
轴承经过30多年的发展,终于走过了以生产低速碳钢轴承,以占领生活用、农用轴承等低端市场为主的阶段,开始进入工业通用轴承主流市场。
今年,全县大小轴承企业都面临产销两旺的大好局面,多数企业产品供不应求。但是,生产的工业用轴承有60%以上要么不组装,以配件的形式为知名企业配套,要么组装以后,不打商标卖给商家或生产企业,以自身的品牌进入终端市场的不足40%。
临西轴承之所以难以直接进入消费市场,是因为“新牌敌不过老牌”。而要想挤进竞争激烈的市场,质量必须高出一截,而价格还要低一些,才有可能抵住老牌,战胜老牌。临西县华春牌液压件就是这样挤进市场,并最终战胜对手的。
曾一度为他人贴标生产的临西轴承,如今已经拥有12个自主品牌。 “飞龙”获得“中国著名品牌”认证,标志着临西轴承跨入中国轴承的第一梯队。飞龙轴承,也因其产品技术含量卖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价格。“因此,提高产品质量,成为树立品牌,站稳市场的主攻方向。”飞龙总经理党军成说。
加速产业洗牌
面临“洗牌重组期”和“发展黄金期”,临西轴承加速产业升级步伐。
攀龙附凤,在与知名轴承企业合资合作中,产业实力进一步增强。继鑫泰公司与哈轴集团落实年供6000万套轴承锻件合同后,亚鑫钢球、玉良滚子、临汾套圈等8家企业又实现了与西北、万向、上海嘉禾等全国知名轴承企业的联合协作。
“通过资产联合、资本联合、产品联合以及组建企业集团等,将推动规模企业形成战略联盟,打造临西县轴承行业的‘航空母舰’。” 临西县副县长李志辰说。
调整结构,初步实现了“中低速轴承”向高速精工轴承的转型。随着总投资2亿元的河北光扬轴承和投资1.1亿元的鑫铭高速轴承项目开工建设,以及贝林、蓝天、玉良等一批千万元以上轴承企业的投产运营,临西轴承已初步实现了中低速向高速精工产品的转型。
建设园区,构建了轴承产业超常发展的强大平台。该县在县城北部、东部规划建设的占地6000余亩的阳光和轴承两大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。设立项目建设基金,出台了3000万元以上项目每千万元投资给予80万元现金奖励的一系列优惠政策;加大了市场建设和繁荣兴市工作,轴承大世界银行、信息、物流等行业更加健全,功能更加完善,对整个产业的牵引和带动作用更加明显;经多方争取,由省质检局投资120万元建立的河北省滚动体轴承检测站正式投入运行,为产业改造升级带来了新的契机。
产业短评
让本地“和尚”念好经
有人说外地和尚会念经,而在临西,在实施人才战略时,着力用好本地人才,让“本地和尚会念经”。临西县成立轴承高级技工学校,刚刚走进校门入班学习的180余名数控、研磨机床专业的学员,却被轴承企业提前征聘一空。
在现实社会中,人们往往较看重外来“和尚”。一些企业给外来人才的待遇特别高,政治上安排当“人大代表”、“政协委员”;经济上,哪怕技术水准相当,也会比本地人才的薪酬高;生活上,家属安排好工作,子女安排上好学校。
对于邢台这样人才难以集聚的三四线城市,适当提高外来人才的待遇,以吸引他们扎根邢台,这无可厚非。但如果待遇太高,会引起本地人才的“心理落差”,对发挥本地人才的作用反而不利。毕竟,本地人才起码在数量上在一个企业也好、在一个行业也好占绝对优势,是主力军。
要重视和发挥本地人才的作用,政府、社会、企业等层面都要树立“本地和尚也能念好经”的理念,要搭建让“本地和尚能念好经”的“好庙”。当然,作为本地“和尚”来说,更要在“念好经”上下功夫,取得各界的认同。
用本地人才,不但可以节约大量开支,可能还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。这对于产业的转型升级,将大有裨益。